标签归档:数字营销

变革时代——消费者洞察的2022(下篇)

未来2-3年中,很多变革性的事件很可能在消费者洞察领域发生。在上篇我们主要谈到随着营销数字化程度的加深,未来洞察中可用于分析的数据和技术会更加丰富,定性研究和品牌洞察也会愈加重要。

本篇会进一步对消费者洞察发展趋势进行展望。随着各学科领域更深地交叉融合,更多技术在迭代发展,消费者洞察研究也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活力。同时新概念的产生和落地,也赋予消费者洞察更多的可能。

继续阅读

变革时代——消费者洞察的2022(上篇)

2021年就要过去了,对于一个市场研究行业从业者而言,感觉今年很多事情在孕育当中,呼之欲出。

未来2-3年中,很多变革性的事件很可能在消费者洞察领域发生。本文开放性地畅想2022年。很多事

情未必会发生,但想象力可以驱动我们创造更好的未来。

继续阅读

流量焦虑下,品牌如何利用内容营销做好三个“域”

拉动式营销(Pull Marketing),是与推动式营销(Push marketing)相对的营销概念,强调通过内容和运营为品牌建立起持续的营销能力。

在当前内容大爆炸,触点粉末化的数字营销传播环境下,用户触媒方式发生巨大改变,逐渐掌握关注和发声主权。用户注意力成为各家争夺焦点,企业纷纷陷入到对于流量的追逐之中,Pull marketing或成为品牌“流量焦虑”的长期解决方案。

近日,云思CEO宗瑞兴先生受邀参加2021卡特彼勒中国市场营销分享会,作为拉动式营销(Pull/inboundmarketing)概念在中国的早期引入者之一,在会上他对Pull Marketing的营销逻辑给予了全面深刻的阐述。

这其中,他对于在三个营销领域的内容策略分享,受到与会嘉宾的广泛好评。

继续阅读

洞察技术驱动消费者研究转型

2020年11月12日-13日,中国市场研究行业峰会在成都成功举行。本届峰会以“洞察时代的变革”为主题,邀请政府统计部门专家,院校科研机构学者、教授,企业客户专家和代表,市场研究行业专家,行业从业人员多方专家共同与会,从“社会与变革的力量、资本与转型的力量、传承与创造的力量、发展与融合的力量”四个方面展开分享和讨论。云思科技受邀参加“传承与创造的力量”主题论坛,公司CEO宗瑞兴先生发表题为《洞察技术驱动消费者研究转型的主题演讲》。

宗瑞兴先生在演讲中,首次提出CITech(ConsumerInsight Technology),即洞察技术这一全新理念,希望通过这一技术更好地赋能企业对于用户的深度洞察,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有效抓手。

继续阅读

IAB Research:近六成广告主的数字营销预算分配给视频广告,且将持续攀升

编译:营销理性派

90%的广告主表示,原创数字视频节目对媒体计划至关重要,2016年至去年底期间,媒体支出预计将增长68%。

IAB近日发布的《2018视频广告支出研究报告》显示,59%的营销人员的数字广告预算都分配给数字视频,这一比例自2016年来持续攀升。随着这一趋势,超过50%的买家计划在未来12个月增加数字和移动视频支出,新增的支出主要来自于扩大预算。与两年前相比,这些广告主将在数字视频和移动视频上的支出增加53%,平均每年增加1000多万美元。自2016年以来,对原创数字视频(ODV)的投资也一直在稳步攀升,预计到2018年底将飙升至68%。

研究结果显示,所有行业的广告主都高度重视ODV,汽车和电信是最大的广告主,而健康和美容过去三年中的ODV广告支出也出现了大规模增长。近90%的广告客户赞同ODV是营销组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大多数人认为,这种媒介可以更好的广告植入突出品牌,此外,还可以触达到传统线性电视无法触达的受众。

IAB的执行副总裁Anna Bager说:“市场营销人员对数字视频的消费——尤其是原创数字视频——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飞速增长。”“这反映了消费者对原创视频中的动态故事的热情,以及媒介强大的ROI能力。”

核心内容

  • 83%的广告主相信跨平台评估相比一年前所有改善

  • 半数广告主计划未来12个月在社交媒体视频广告上增加支出

  • 44%的广告主对互联网电视上的互动广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

  • 近一半(48%)广告主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投资智能语音交互广告,44%的人同样计划投资VR技术

下载报告请回复“云思洞察”公众号“2018视频广告支出研究报告”即可。

高楠:谁看了我的广告 | 第四期沙龙精彩回顾(4)

今日分享营销理性派沙龙第四期《线上与线下:基于位置的广告发展新趋势》的最后一个主题内容,极海纵横数据总监 高楠 分享的《谁看了我的广告》。点击下载演讲资料即可查看演讲文档。


高楠:谁看了我的广告

继续阅读

营销随笔 | 互联网时代的品牌“存量”和“流量”

 
作者:宗瑞兴,云思科技创始人
 
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运营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。以前基本上销售量和品牌价值是成正比的,大品牌的销量更大。而现在一个刚创立的品牌一下子销量做到特别大。比如经营了20多年、在深交所上市的恰恰瓜子2016年销售额35亿;而成立只有5年的三只松鼠2016年销售超过了50亿人民币。

这种火箭式上升的品牌都是那些把握住了互联网模式的品牌,掌握了“流量”运营的诀窍。这些品牌往往能够通过口碑、高效的广告投放低成本获得流量、累计大量粉丝,然后通过电商平台完成高效转化。

这种爆发式的品牌通常会有两种结果,一种是流星一般就消失了,一种经过一个过山车式的发展曲线后虽然失去原有的耀眼光环,但是回过头来看,仍旧取得了传统品牌所难以取得的成就。

后者比如小米,从百度指数看,“小米手机”2011年11月份的搜索指出超过20000,维持了半年多之后持续往下掉,现在维持在4000左右。曾经出货量第一的国产手机,到现在基本上排在第三或第四的位置。就一个年轻品牌来讲,取得这个成绩已经很好,看起来风光不在,但实际上过去几年的泡沫消失后,剩下的仍旧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品牌

 
 
 
以,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品牌能力和短期销售之间的关联性在降低。某个产品一下子销量就可以做的很大,而对消费者来说这还是一个非常新鲜的品牌。很多互联网运用的好的企业,擅长做用户运营、口碑和流量运营,也能够快速把销售做起来。但卖的好并不代表品牌强。有可能产品、供应链出了问题,或者某个负面事件让这个明星陨落尘埃。
 
 

继续阅读

数字营销预算和四十大盗

来源:linkedin.com

作者:D. Srisam

编译:焦杉

在不同版本的阿里巴巴发现宝藏的故事中,四十大盗每个人都“术业有专攻”。相似地,数字营销预算会被各方以各种方式滥用。虽然在此文中不就四十种方式一一阐述,但是让我们对关键要点进行重点说明。 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