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对各个社媒平台在其生活中所扮演的位置都有着差异化的定位,会基于自己的需要,选择特定平台来进行信息获取、日常社交或休闲娱乐等。
中国人民大学讲师董晨宇此前分享过《New Media and Migration》的作者之一,Daniel Miller提出的一个概念,叫做复媒体环境(polymedia Environment):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形式极度丰富的时代,可供我们选择的媒介非常之多。而我们对于媒体的选择,并不是孤立进行的,而是整体性的、全盘考虑的。
一个95后新入职场的女性用户,在生活中可能会选择微信与亲人朋友进行沟通,通过朋友圈分享记录日常,在抖音刷搞笑、萌宠类视频放松心情,在微博浏览资讯、明星动态,然后到B站点赞关注的垂类UP主的内容产出,到小红书搜索美妆穿搭类笔记为自己提供购物参考……
用户对不同平台的媒介需求不同,平台的内容生态、规则玩法也有相应不同。
那么作为品牌主来讲,如果想充分发挥平台的媒介作用,借助平台吸纳用户流量,与消费者建立连接,就需要迎合平台用户的需求和定位。
其中品牌官号作为品牌在平台的重要发声阵地,某种意义来说,是品牌在该平台的身份代表,用户也会将它作为品牌的形象替身。
本文观察了在抖音、小红书、B站三平台入驻的近1300个品牌,来看下当前的品牌官号们,除日常推广营销内容外,是如何因势而变,在不同的平台中打造与平台色彩相契合的“人设”? 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