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目录归档:分析方法

广告中品牌的露出位置,你选对了吗? · 新意通Pro 小案例②

上文我们分析了在视频广告中,品牌露出时长与有效品牌回忆(brand recall)的关系,发现品牌露出时长并非越长越好,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区间。👉(《原来广告中的品牌露出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· 新意通 Pro 小案例①》)

 

当然,“时长”只是衡量品牌露出的维度之一。云思新意通Pro 的创意数据库,从时长、位置、形式三个维度记录并衡量品牌信息的视觉呈现。

 

 

接下来我们来看下”位置”这个维度。广告画面中,品牌露出在哪些位置更容易获得用户关注?

1、定板呈现

 

居中大字的形式呈现品牌信息,经常会出现在广告的首尾处。这种呈现方式简单,但有效。一般该帧画面除了品牌名称和 Logo,不会有复杂的创意元素分散消费者的关注,甚至只呈现单一信息。从眼动数据来看,这种呈现形式下,品牌信息的关注度至少都在 50%以上。

 

 

在广告片的首尾都以居中大字的方式呈现品牌名称和 Logo,已成为许多品牌的固定模板,长期沿用。

 

 

 

2、角标呈现

将品牌 logo 以角标形式呈现也是常见的品牌露出方式。上一篇案例中,我们曾分析过,logo 全程挂角,受众对其关注很低,且并不能有效提升 brand recall

 

这支广告全程挂角的 Logo,其 Fixation始终在0-2%徘徊

 

但不能因此而忽略了角标的作用。有些广告受情节设定所限,会有大段画面与品牌、产品缺乏关联。此时 logo 挂角对受众而言是一种温和的“提醒”。角标并不需要全程出现。比如下面这支广告,前后共有 6 秒篇幅的画面,只有代言人的人物特写,没有产品露出或该品类的使用场景等情节,此时品牌 logo 就挂角呈现。但在有产品及品牌 logo 露出的画面中,挂角 logo 则不再显示。

 

 

品牌 logo 挂角还有个细节需注意,不要被台标遮挡。一般来说,电视台的台标在左上方;视频网站台标在右上方。当我们的广告在 TV 和 OTV 都需投放时,可考虑调整角标的位置、大小以避免被台标遮挡。

 

 

 

3、边框呈现

在视频广告中添加边框,主要是为了效果侧考量,露出购买引导提示信息,提醒消费者“快去买”及“上哪买”。醒目的边框确实能够有效提升关键信息的传递。

于是,最开始的边框主要作用就是展示电商旗舰店的关键词,后来渐渐加上了 slogan,再后来又加上卖点一二三,最后产品全家福也加上了……现如今,边框面积大于主画面的广告也已屡见不鲜。

 

 

然而,消费者的关注区域终究有限。我们通过分析新意通 Pro 的创意数据库的行业 norm,发现带边框的广告,其品牌回忆(brand recall)及完看率都比无边框广告更低

以 skincare 品类数据为例,有边框广告的完看率相比无边框广告要低 30%。(即在短视频流等媒介环境下观看广告时,更多有边框广告被受众提前跳出。)而有边框广告的 brand recall 也相比无边框广告要低 10%。

 

 

通过眼动测试能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在面对有边框/无边框广告时,具体在看哪里。其实不难想见,边框会分散受众对主画面的关注。比如下图是某支广告的两个不同版本(有边框、无边框)其中某一秒画面的测试结果。在这一秒钟,在有边框版本中,主画面中的产品只获得了 7%受访者的注视,平均停留时间 0.2 秒;而无边框版本中,27%受访者注视了产品,平均停留时间为 0.6 秒,是前者的三倍。

 

 

再结合前文提到的 logo 挂角的品牌信息呈现方式看一个案例。某快消品牌将同样创意的广告,以不同的品牌 logo 挂角形式,生成了 3 个不同版本。这 3 个版本具体区别在于:(1)有边框,logo挂角在边框上;(2)有边框,logo挂角在主画面;(3)无边框,logo 挂角在主画面,共三种情况。

通过眼动测试发现,其获得的关注度都不相同。无边框版本中,主画面独占屏幕,主画面中的角标 logo 也获得了三种情况中最高的关注及视线停留。而在有边框版本中,主画面中的 logo 相比边框中的 logo,会获得更高的关注及视线停留。

 

 

其实,一则广告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,需强调哪些内容,最主要还是取决于品牌的营销目的。有些新品牌 awareness 较低,更多品牌信息露出显然最为优先;那些早已家喻户晓的品牌,露出一个代言人头像甚至 logo 色等零星的创意元素,就能迅速让消费者脑中映射到该品牌(BTW,有关创意元素与品牌认知映射的研究,后续我们在反应时案例中与大家继续分享),那就把宝贵的画面都留给 key message 吧;在双11、618大促前夕,加上亮眼的边框提醒消费者上哪买买买,无可厚非……

再加上对各种媒介在 customer journey 上影响环节的侧重,各种媒介环境的兼容等细节的考量,那些更富经验、更 smart 的广告主,经常同样创意的一支广告片在微调后上线多个版本,投放到最适配的渠道。

当然,强调不是简单的“logo要大”。首先我们需要清楚怎样的创意优化才算有效地“强调”,以及如果强调 A 是否会导致忽略 B,对 B 的忽略程度是否可接受等等一系列问题。所以,你需要科学量化的创意发展解决方案提供支持。

 


 

云思新意通Pro 的方法论已广泛获得市场验证,为诸多头部广告主的品牌营销提供重要支持。除了通过专项研究服务量化评估单支创意,云思创意数据库目前已积累了 6000+视频创意,可通过行业、视频时长及更多创意元素分类进行筛选,获得更贴切需求的行为数据 norm 值。

如果您也想体验云思新意通Pro 优化自己的品牌广告,或者对本文提及的内容想更深入地探讨,可长按识别下方企业微信二维码一起交流哦~👇:

 

-End-

 

关于云思

 

云思(CloudXink)是一家研究与技术能力兼备的创新型研究公司。

在云思聚集了一群来自于不同领域的专家,他们精通消费者研究方法、社会科学理论、互联网技术和数据技术。致力于将专业的研究和技术创新结合,专注于品牌和沟通洞察,让营销更加高效、更加智能。

云思的愿景是通过在专注的领域不断学习和发展,让云思的成员、云思这个组织以及其服务的客户不断成长和成功。

 

【下载】年中报告合集,包含用户洞察、各行业报告等

部分报告来源:199it

六月一过,2019年转瞬过去一半了。

我们照例整理了50余份各类型报告合集,希望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。

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yMs9DFLk8DJM4aaAcLZckg 提取码: 88ne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,操作更方便哦

继续阅读

通过行为定向调研理解你的目标用户——云思SURVEY DSP

调研,收集的是消费者主动反馈的数据,我们又称之为态度数据。即使在大数据时代,当我们想了解消费者记没记住、喜不喜欢、为什么喜欢等体现主观态度的问题,调研仍是行之有效的数据采集方式。

通常在开展调研时,也常需要通过用户的特定行为作为细分维度,来对消费者开展更细致的分析。传统调研是纯态度数据的收集 。在判断用户的行为时,也是通过用户回忆和声称的结果来判断。然而在大数据时代,我们有了新的方式去判断用户行为。使得获得更精确的调研结果成为可能。

继续阅读

男人对广告更敏感?——科学解读创意前测数据

广告创意是否能让目标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印象,对品牌产生好感,并准确地传递信息,甚至激发购买欲望?一般我们会在广告上线前对每个阶段的创意内容反复测试,基于消费者的反馈不断优化创意。

我们在开展广告及概念创意前测时,需要找到参照物才能评判其优劣。很重要的一步分析过程就是需将此次调研获得的主要指标得分,与行业整体水平相比较。这个“行业整体水平”,即为市场研究公司在积累诸多历史项目后形成的Norm值。

继续阅读

体育营销,叫好不叫座?

近些年,体育赛事营销越来越流行。由于体育赛事自带话题性,曝光率高,形象正面,生命周期长,吸引着各行各业的大量品牌广告主纷纷不惜重金投入其中。

为了最大化利用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宣传自己,品牌往往在比赛的前中后期不断动作,线上投放广告、线下开展主题活动、引导线上口碑传播等等,围绕体育赛事的这一系列营销投入可谓成本巨大。

然而,在营销预算紧缩、KPI考核越来越严格的营销环境下,如此大的体育赛事投入是否真的有价值?是表面繁荣,还是真的能够为品牌带来相应的回报?我们时而会看到一些对体育营销效果的质疑声,类如这个知乎上的问题:

如果只看触达、转化等绝对数值,那感觉上应该是有效的。赞助一场体育赛事,线下至少覆盖活动现场的几万人,线上多媒体通投广告覆盖面更广,再发起一些话题吸引广大网民参与互动,大量曝光后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,如果销量较之前还有所提升,那基本可以判定效果是很好的,这是如今对赛事营销较为常用的评估方式。

然而,如果再进一步谈到哪个线上媒体广告的效果更好?销量提升是因为体育营销本身,还是同期其他营销活动或是其他非营销因素?线上和线下哪个渠道对销量的提升贡献更大?品牌好感度提升多少?还能否进一步优化营销策略?估计很多人的回答就没有那么自信了,因为之前对效果的判断太模糊了。很多营销活动难免头重脚轻,策划和执行过程费劲心力,但是对于效果的评估往往简单带过。

一次好的营销活动不仅仅有前期精心的策划和执行,还应该更加清晰的效果评估和复盘,对于效果越量化和明确,越能够更近一步优化营销策略以获得更高的ROI。

全链路营销效果评估解决方案

继续阅读

知乎 | 如何能很好的解决问卷投放,以保证回收质量?

问卷调研是各类社会调查中常用的收集受众态度和行为数据的方法,在市场研究中也是品牌广告主了解目标客户的重要方式之一。

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问卷投放的热门帖:

我们摘录回答中市场研究行业相关且点赞较高的一条,供大家参考。

继续阅读

20%的人被问及用啥手机时会撒谎?——手机品牌研究趣发现(4)

手机可能是行业报告最多的一个行业。由于手机本身是当下最重要的智能终端,客观数据几乎“唾手可得”——手机设备信息可能被各家移动互联网平台收集分析,并结合用户的行为数据为市场贡献了各类手机行业报告。

而云思手机品牌敏捷洞察(Agile Brand Truth)则是聚焦于消费者对手机的品牌态度,开展长期、高频(每周开展)的追踪。从而探究品牌力量的最新变化,及消费者态度对各类市场活动的真实反馈。并且,云思ABT亦可将调研受访者的态度与行为数据关联,开展深度剖析。

最近,我们将云思ABT产品中的调研受访者实际使用的手机品牌,与其在答题时声称“最常使用”的手机品牌做了个比较。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约20%的受访者实际使用的手机品牌与问卷调查中声称使用的品牌不一致。

难道有1/5的受访者在调研中故意撒谎?

恐怕导致差距的原因有很多种。比如一人多机,填写手机问卷的时候可能使用的正是不常用的那个手机;也可能买到了山寨手机自己还不知;或者真的是假装在用别的品牌——我们发现iOS用户声称和实际使用品牌的不一致比例约10%,而安卓用户该比例则高达27%。看来至少“假装在用iPhone”并非导致这个差距的主因。

继续阅读

本土品牌哪家最洋气?——手机品牌研究趣发现(2)

手机可能是行业报告最多的一个行业。由于手机本身是当下最重要的智能终端,客观数据几乎“唾手可得”——手机设备信息可能被各家移动互联网平台收集分析,并结合用户的行为数据为市场贡献了各类手机行业报告。

而云思手机品牌敏捷洞察(Agile Brand Truth)则是聚焦于消费者对手机的品牌态度,开展长期、高频(每周开展)的追踪。从而探究品牌力量的最新变化,及消费者态度对各类市场活动的真实反馈。并且,云思ABT亦可将调研受访者的态度与行为数据关联,开展深度剖析。

今天我们来看看各家手机品牌的品牌形象。

手机市场进入门槛很高,活跃于市场上的品牌数量总共不过十几个。而手机又是一个营销频度和力度都很高的行业,各家主流品牌的认知度都很高,要能更清晰地看到各家的品牌力差异,还需要深入了解下这些品牌所承载的、被消费者认同的关键信息是什么。

华为:最洋气的本土品牌

华为是较早进军海外市场的国内手机品牌,而且起手就高举高打,其旗舰产品都在海外市场高调地召开产品发布会,并且邀请亨利·卡维尔、斯嘉丽·约翰逊等顶级国际明星做代言——好莱坞影星为了控制自己曝光率从而维持高身价,一般很少接拍广告,所以请顶级电影明星代言是件逼格很高的事。

继续阅读